“裝車效率決定公司效益”是江儲中心運行部裝車班34名職工的工作理念。江儲中心由于項目建設未全部完成,設計發運能力只有260萬噸/年,疏港能力不到40%,成了制約公司扭虧脫困的瓶頸。為了提高工作效率,助力公司減虧扭虧,裝車班亮出“提效三板斧”,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裝車發送任務。
向時間要效率。2019年,隨著業務量的快速增長,裝車量迅速增加,9月份以后,業務爆棚,為了爭取客戶貨船不發生滯期費用,公司要求裝車班想方設法提高裝車量,下達了每天300個車皮以上的作業計劃。為了確保生產任務的完成,分管裝車班的運行部副部長熊國輝、裝車班班長鐘利國和全班人員認真分析研究,對生產流程進行了調整,將以前一個整列的裝車5個多小時縮短到 3.5個小時以內。將車皮牽引鋼索提前到位,裝車司機、裝車工、信號工、軌道衡工4個工種的人員全部提前進入狀態,車皮到位后立即開始作業;工作相互配合,吃飯輪流用餐,擠出時間裝車。通過一系列的調整,日均車皮發送量由200個提高到了300個以上,最高一天達到350個,日均發運煤炭超過2萬噸,全面突破了設計裝車能力。
向制度要效率。裝車班2016年成立時,來自原省能源集團去產能單位的絕大多數的職工都不熟悉裝車業務。裝車班經過不斷摸索,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,建立了安全操作規程、交接班制度、檢車制度等一批制度;根據實際情況,對工資分配進行了改革,由原來的計時工資逐步改變為計件工資,打破了平均主義、吃“大鍋飯”的局面。新制度執行后,職工工作積極性大增,由原來“有人沒事做”變成了“人人搶事做”,班組由原來向公司“要加人”自覺變成了“拒絕加人”。9月中旬,在調整流程銜接期,確保裝車任務的完成,裝車司機楊強、熊星萍為了主動放棄休息,連續5天互相輪班配合裝車。12月初的一天晚上9時許,134煤倉突發垮倉問題,數十噸煤炭壓死了皮帶。為了搶時間,班長鐘利國、組長李從和等同志第一時間趕到現場,用鐵鏟將堆積像座小山的煤炭進行清理。從晚上9:00干到凌晨00:30,通過連續三個多小時的奮斗,終于將現場清理完畢,保證了當晚330個車皮作業計劃的完成。
三年來,裝車班裝車量由2017年的210萬噸增加到2019年490萬噸,工作量增加了157%,班組職工由33人增加到34人,僅增加1人,平均年均工資增加了20%。
向技能要效率。裝車班成立之初,由于絕大多數職工沒有掌握好檢車、裝車技術,經常會出現車皮超裝或少裝現象,不僅影響裝車速度、增加了平車的勞動強度,還引起鐵路和客戶的不滿,成了公司最辛苦、受批評最多,也是人人不愿意去的班組。為了提升裝車技術,提高裝車質量,增強崗位之間的協作能力,裝車班分4個崗位46項輪流進行技術培訓,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比武,有力地提升了安全操作技能,打造了一支思想堅定、技能過硬、敢為擔當的員工隊伍。裝車司機通過培訓以后,掌握了裝車技藝,確保數量根據車皮載重標準精準控制,每一個車皮都裝得像豆腐塊一樣,既減少了裝車工二次平煤的勞動強度,又提高了裝車效率。現在,檢車時間由40分鐘縮短為20分鐘,裝車時間由3.2分鐘/車縮短為2分鐘/車,來車排空率由以前的9.8%降至現在的1.37%?,F在班組工作理順了,技能提高了,勞動強度也降低了,工資收入也提高了,裝車班成了其他班組羨慕的崗位。